电影里的北平是哪里,关于北平的电影有哪些

来源:星辰影院人气:114更新:2023-03-26 15:25:30

姜文的电影,不看,你老怕错过什么,看吧,又怕踩香蕉皮四脚离地,一咬牙,还是看吧,不差那点钱,看了就踏实了。不幸,这次老姜又要带你飞。

按伪文青规矩,但凡小说改编电影,观影前都得拜一遍原著,做到心中有数,也好跟人白呼。嘿,倒霉催的,电影院里第一批蒙圈的就是你们,让你装,你还对比人名,北都找不着。我还惦记看蓝青峰女儿蓝兰谁演的呢,压根没这人,就俩中年妖艳大姐。

出场唐突,并不高明

讲真,姜文买《侠隐》小说版权有点亏,因为只用了5个人名,美国爸爸都改名了,其他情节也底儿掉,就剩下个民国背景,你说这是‘北平基督山伯爵’的故事不完了吗,或者叫‘抗日琅玡榜’,省下钱还能多雇俩配角,现在有5、6个主角,整个一勇士队。

姜老师这两年有点拧巴了,脖子越来越软,嘴越来越硬。

姜文

尽管他一直强调要“站着把钱挣了、不知道什么是预算、观众欣赏能力不够可以等他们进步。”却在宣传期先后上了《十三邀》、《晓说》、《圆桌派》,甚至《创造101》,还有各种媒体饭局吹风会,对于姜文这不反常吗?又当又立?

你看出姜文的不自信没有,就是对暴力的滥用,一会砍头、一会拔牙,血浆四溅,这不是成熟导演该做的。姜文到这年纪还在往大腿上按图钉,那层楼没上去。他学昆汀没问题,但是昆汀有点解构主义,打碎了再拼上,你完全能明白,姜文这个就有点乱入乱出了,还老怕话不够密冷场,一个劲往里塞无厘头,什么半裸屠夫、潘公公、螳臂挡车的老妈子,明显尬戏,制造全程高潮假象,闹腾。

这段效果还行

感觉姜老师现在已经具备扭曲现实立场能力了,听他说话贼有道理,盯着你的眼睛,传道、造梦,上下五千年给你说得醍醐灌顶,一看片子满不是那么回事。我老怕自己水平低看不懂,问题是砍人滋血、交际花撩汉、屋顶跑酷,这些情节有什么看不懂的,但你得把故事编圆乎了大家才入戏。

姜文

姜老师说读完《侠隐》几乎没看第二遍,就凭着大概印象构思剧本,把最感兴趣的部分拎出来,认为这样可以不受限于原著,有更大创作空间。经过十几年的筹备,可以断言,除了几个人名,老姜已经忘了《侠隐》讲什么了。姜文在筹备期换了四五次编剧,还曾诚邀张北海先生来北京参与剧本创作,被老人婉拒。

作家张北海

原话:

我对姜文没有任何要求,也不知道他会拍成什么样。唯一的希望是他选中一个主题,不要花哨。

北京老建筑

作为一个北京民俗老建筑粉儿,看完《邪不压正》完全没过瘾,我承认这种预设会造成观影局限性,但我们也有必要了解下张北海创作《侠隐》的初衷。

北京老建筑

张北海1936年生于北平,官二代,他爸当过天津市副市长,是蓝青峰的原型人物,1949年全家赶赴台湾,之后又移民美国。90年代他回过北京多次,那时候首都已经彻底改造过了,几乎找不到他13岁前在北平生活的影子,很失落。

少年张北海

原话:

“我努力在利用这个虚实世界,将我出生那个年代的一些信息传达给今天年轻世代,即在没有多久的从前,北京是如此模样,有人如此生活,如此面对那个时代的大历史和小历史。”

说白了《侠隐》是张北海思乡情结的全面释放。他58岁时开始构思这部小说,查阅了几百本资料,其中四分之一是英文著作,还整理出一份1935年北平市街道图。所以小说中的地名基本是属实的,经常有“出干面胡同上哈德门大街,奔东四牌楼”这样的描述,哈德门就是今天的崇文门。空间上的按图索骥,多少有点无声的控诉。

崇文门

《侠隐》里的打斗一共也没几场,而且没有金庸式的玄幻武功描写,李天然就会些轻功,拿小石子打个啤酒瓶,取人性命只是一掌击胸,最神奇的是手指弹飞一滴威士忌伤了坏蛋眼睛,整部小说死了不超过10人。

但是《侠隐》里描述了大小五十多顿饭局,菜品吃食百余种,什么豌豆黄、驴打滚、茯苓饼、牛骨髓油茶一样不落。李天然就是一行走的大众点评,穿街过巷,一会儿钻进小馆来份烧麦,一会儿让老妈子烙葱油饼,一会儿和小寡妇吃涮肉,一会儿带老外撮炙子烤肉,还有威士忌配骨汤大馄饨这种组合,丫跟一吃货似的。难怪王朔说看《侠隐》楞看饿了,大半夜起来炒菜。

饭局

咱们看几段原著:

院子当中立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火盆,上头架着铁炙子,缝中不时冒出一缕缕烟。火炉子旁边有两条长板凳和一堆松柴……

天然夹了十来片儿粉红带白的羊肉放在碗里,佐料儿只是点儿酱油,拌了拌,才放上大把葱丝儿和香菜。罗便丞(美国记者)一样样照着做。

他带罗便丞下了院子,站在火盆那儿,教他先用大筷子把葱丝和香菜放在炙子上垫底,再把羊肉拨到上头,翻了翻,六七成熟,再把碗里的汁儿往上一浇,再又拨弄了两下。烤得肉“嗞嗞”冒着烟。李天然一下子全捞进了碗,一只脚踩在板凳上,另一只立在地上,“来,吃吧!”

罗便丞也学他样,把只脚踩在板凳上。第二趟他们拿进了屋。一口肉,一口白干儿。罗便丞直叫好,满头大汗,一半儿烤出来的。

烤肉

原著里这个烤肉的馆子叫“顺天府”,又能烤又能涮肉,方位大概在北新桥一带。我们再看一段梁实秋描写的北平烤肉。

正阳楼的烤肉炙子,比烤肉宛、烤肉季的要小得多,直径不过二尺,放在四张八仙桌子上,都是摆在小院里,四围是四把条凳。三五个一伙围着一个桌子,抬起一条腿踩在条凳上,边烤边饮边吃边说笑,这是标准的吃烤肉的架势。不像烤肉宛那样的大炙子,十几条大汉在熊熊烈火周围,一面烤肉一面烤人。烤肉用的不是炭,不是柴,是烧过除烟的松树枝子,所以带有特殊香气。

由此可以看出,张北海是把正阳楼、烤肉宛两家店特色捏到一起虚构出“顺天府”。

南城腊竹胡同有几家炙子烤肉

除了美食,书中还有很多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细节描写,以及当时北平人的穿着打扮,说的还都是大户人家的排场。阿城先生说它有“贴骨到肉的质感”。

但从文学上讲,《侠隐》只是用一个复仇故事来推动情节发展,编排不算扣人心悬,而且没有太深刻思想内涵,李天然为了快意恩仇,可以不顾国家安危。张北海真正要展示的,是一张老北平的民俗风情画长卷,可以理解为民国版《清明上河图》。对于新北京市民,这是一条可以找回断裂记忆的线索,仅这一点,功德无量。

可能正是因为《侠隐》的地域性,才让姜文觉得炊烟袅袅引起的共鸣还远不够,到不了荷尔蒙喷溅的效果,一定要带劲、带劲。这么一想老姜也挺不容易的,反正我也贡献票房了。

西总布胡同

那天看《邪不压正》,我特意选在东方新天地,从影院出来,意犹未尽,直接上哈德门大街,然后寻访干面胡同、西总布胡同、内务部街(姜文成长地),在协和医院对面发现一个老院子,里面多栋西式小洋楼,虽年老色衰,依稀可辨旧日风采。跟北京活这么多年从未见过。

协和医院老干部宿舍

出内务部街一路向北,过朝内大街,勘察天然和巧红见面的隆福寺商业区,然后逛东四二条到九条胡同,书中蓝公馆在东四九条30号(张北海故居),没找到;朱潜龙二奶住前拐胡同22号,只找到前拐棒胡同,期间还歇脚两次吃了爆肚、羊肉串等……

疑似蓝公馆

东四四条,很像剧中场景

不亦乐乎

最后又骑车翻回来穿长安街进东交民巷,找到书中提到的大陆饭店,电影里叫六国饭店,现在叫东交民巷饭店。东交民巷还保持民国格局,各种深宅大院老建筑,有辆老爷车立马时光倒流,很适合情侣瞎遛。

东交民巷旧景

原六国饭店,后经历火灾

东交民巷原法国邮局

原六国饭店位置

建议,看一遍《侠隐》,然后跟随李天然足迹,不用上房,在这些老胡同里瞎逛,走累了吃点小吃,喝瓶啤酒,进四合院跟老炮儿聊几句,你会发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北京。

老胡同

《邪不压正》主题曲应该选周杰伦、温岚合唱的屋顶,结合画面联想一下。

《邪不压正》剧照

最新资讯


Copyright © 2010-2024